科学家姜宏投身海南玻璃研发事业

2013-07-03 admin1

姜宏不简单。他曾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桂冠,他是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入选人。他用毕生精力和心血,担负起振兴民族玻璃工业的重任。这样一个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冲着海南良好的创业平台和生态环境,去年把根扎在了南国之滨。“这辈子,我只想做点事。”姜宏有着看似简单却远大的人生追求。来到海南后,短短1年多,他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奋斗目标:“我要在海南造出更好的玻璃”。

辉煌成果

现在的姜宏,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又是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而在来海南之前,姜宏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拿着高薪,住着大房,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

许多人不明白,他放着多少人艳羡的职位不干,为何要跳槽来到海南?

的确,今年51岁的姜宏,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很早就笼罩在美丽的光环之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82年,大学毕业的姜宏来到河南一家玻璃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从此,他投入了玻璃研发的事业中。1996年,姜宏运用国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运用中国浮法技术最先建成当时在国内技术装备最先进的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相关玻璃产品的空白。在他和他的团队努力下,中国浮法玻璃技术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进入21世纪后,姜宏带领技术人员,建成当时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使中国浮法玻璃实现了由传统领域向电子领域的重大跨越。

2007年初春,姜宏收获了人生最高荣誉。他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接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誉证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在工业领域荣获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丈量出了国内玻璃行业的技术水平新高度。

求贤若渴

去年3月,一拨海南客人的到来,改变了姜宏人生历程的轨迹,也给海南玻璃研发找到了领跑人。

他们是海南大学和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带着求贤若渴的诚心找到姜宏。“我是从企业工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在几所高校兼任教授,有很深的高校情结。所以,当海大和海南中航特玻一起找上门,我心动了。”姜宏说,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虽然能够实现自己带领中国玻璃行业研发建设的梦想,但毕竟是领导岗位,长期脱离研发一线,让他感到内心很“不踏实”。

“海南高校加企业的独特人才引进方式,满足了我多年的心愿,使我既能在高校埋头理论研究,又能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大展身手。”姜宏坦诚地说,“如果哪个人或哪个单位单独找我,我可能不会去。但是海南提供的双重岗位,对我很有吸引力。”

优良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姜宏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说,海南四季温差不大,尤其是冬天舒适宜人,给他安心搞科研提供了难得的环境。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空气质量没有海南好,一到冬天,鼻孔里常会出现血丝。

于是,和海南客人见面仅仅一个月后,去年5月,姜宏和爱人来到海南,考察海南大学和海南中航特玻。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来,促成了他人生的重要拐点。

“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当即决定留下,开始工作。后来还是我爱人回到北京,把家里的东西搬来了。”姜宏笑说。

让梦飞翔

早在2000年之前,姜宏就已经是河南省的一位副厅级领导干部。来到海南后,姜宏任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一个副处级领导岗位。10多年的副厅级,一下子降到副处级,让海南大学的负责人有点过意不去,向姜宏特别表示歉意,“你受委屈了”。

“我要是考虑级别、待遇,压根就不会来了。我来,就是想踏踏实实做点事,没有其他的想法。”姜宏认为,海大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但起点高,上升空间大,这里的设备能够满足自己的科研需求。

在来海南的短短一年中,姜宏已重新组建了研发团队,建立了研发平台,开始了研发项目的研究,开展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海南中航特玻,他建立了一个有48名创新人才的研发中心,其中30人是他从原先所在的河南的玻璃厂“挖”过来的;在海大,他组建了6名博士研究团队,其中4人是教授,2人是副教授。

谈到未来,他的话语里充满自信。他说,今后几年,要努力实现组建特种玻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现玻璃领域973计划零突破;还要组建2011计划的“优质硅资源先进利用及特种玻璃协同创新中心”每年要承担1-2项国家863、省重大攻关等高新技术研发任务;要再获1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励;要引领中国特种玻璃技术进步,带动海南经济发展。

离退休大约还有10年时间,姜宏依然有一个很大的梦。梦想,永无止。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