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滤光片在激光医疗中的发展简史

2014-08-13 admin1

       窄带滤光片的用途很广,其中激光医疗是其中的用途之一。

发展简史 

  激光第一个被应用的领域是医学,并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激光医学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窄带滤光片在激光医疗中的发展简史


  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为基础研究阶段 

  激光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大部分在60年代就完成了。自第一台激光器问世后,被称为激光医学奠基人的Goldman L(著名皮肤病学专家)等就开始在皮肤上研究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1961年有人将红宝石激光试用于对剥离的视网膜进行焊接;1963 年,Goldman L开始将红宝石激光应用于良性皮肤损害和文身治疗并取得成功,开创了激光医学应用的先河。60年代中后期还相继研制出氩离子(Ar+)激光、低功率CO2 激光和钕玻璃激光,但临床应用不多。我国在激光器研究的初期走在了世界前列,1961年长春光机所研制了我国的首台红宝石激光器, 1965年北京同仁医院开始了红宝石激光视网膜凝固的动物实验,1968年上海研制出Nd:YAG(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为临床试用阶段 

  1970年Goldman L等人首次用连续CO2激光治疗基底细胞癌和皮肤血管瘤,由于连续地提供有效的激光功率和能量密度,克服了早期脉冲激光功率低、效率低的缺点,从而掀起了 国内外首次激光医疗热潮,连续CO2激光被广泛地用于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妇科、理疗料、针灸科和肿瘤科等,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70年代应用于皮肤 美容的连续激光还有Ar+、Cu蒸气和Nd:YAG等激光。这些连续激光对组织的热损伤属非选择性的,治疗后常伴随皮肤瘢痕色素减退等副作用,尚达不到良 好的美容效果。 


  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为学科形成阶段 

  1983年,Anderson RR和Parrish JA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即“光热分离”理论,其含意为根据不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能量、脉冲持续时间,以保证对病变组织进行有效 治疗之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该理论实现了激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完美统一,是激光医学特别是激光美容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根据选择 性光热作用设计的脉冲激光机在80年代有很大进步。相继出现了铒激光、准分子激光、以及不断完善的CO2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激光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地用 于研究、诊治疾病和美容治疗,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专业化队伍,这是激光医学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为发展成熟阶段 

  90年代起,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医用激光器与电子计算机、纤维内镜、图象分析、摄象录象、荧光光谱、X线和超声等新技术不断结合,使医 用激光器朝着高性能、智能化、微型化及专科化方向发展。新型美容激光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90年代初期应用Q开关激光治疗色素性 疾病如太田痣、文身等已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治疗效果;90年代中、后期可变脉宽倍频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此同时长脉冲红宝石激光、翠绿 宝石激光、Nd:YAG激光以及半导体激光的相继出现也使激光脱毛技术日益发展成熟;此外,高能超脉冲CO2激光和铒激光的问世使激光除皱换肤风靡西方世 界(由于色素沉着问题,该技术在黄色人种中未能大量展开),近来还出现了一些无损激光除皱系统,如CoolTouch、SmoothBeam及Nlite 等,应用这些仪器术后反应轻微,临床上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20世纪90年代初期,激光美容术在我国一些大城市逐步开展起来,至90年代中、后期美国、以色列、英国、德国及中国等国的先进成套的激光美容仪迅速 涌进国内,并趋向普及,一些国产的激光美容仪在国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激光美容在整个激光治疗中独占鳌头,且其前景不断看好。现代激光美容已成为当 代医学美容中最具有魅力和远大前途的部分。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